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招生网!
  • 国家院校代码:10520
  • 湖北招生代码:A153
  • 学校招生热线:027-87993499
校园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全国首届高校法学青年研习会暨第三届《南湖法学》本科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表于:2025-11-21 点击量:0

1113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全国首届高校法学青年研习会暨第三届《南湖法学》本科生学术论坛”在法科大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侯振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部长、校团委书记黄小妹,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松,法学院党委书记高碧峰、院长侯猛、院党委副书记李司铎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法学院党委书记高碧峰主持。

会议以“法学青年说·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青年担当”为主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32所全国高校法学院系的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共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开幕式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侯振发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又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本次活动不仅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引导广大法学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法治伟业的具体行动。对于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法治实践的新要求,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荆楚英才学校”湖北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法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赵志翔同学就“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青年担当”这一时代命题,发出青春宣言:积极投身“十五五”时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法律援助、立法建言、基层治理的“小而美”行动,在守正中创新,让青春与民族复兴同频,为法治中国续写新篇。

开幕式上,同步举办了第十三届“南湖法学杯”全国本科生学术论文大赛颁奖仪式。创刊于2010年的《南湖法学》2021年首批入选“北大法宝”期刊库,持续为全国本科法学学子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赛事共收到470篇投稿。最终,赖美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一等奖,康全(武汉大学)、张晚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二等奖,王吉(浙江大学)、黄昱翔(中国政法大学)、李赛鹏(山西大学)获三等奖。开幕式上,与会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

研习会上,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柏峰教授以《用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为题作专题讲座。他深刻阐释了用规划推动法治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作用,指出青年法学人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力军,要深刻把握规划引领的核心要义,为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贡献力量。

专题讲座后,与会代表前往校史馆参观,深入学习学校发展历程,感悟中南大自中原大学时期以来的奋斗足迹与办学成就。

活动期间同步举办的第三届《南湖法学》本科生学术论坛成为亮点。论坛上,法学院院长侯猛教授致辞,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法学”这一有全国影响力的本科生学术平台,及其以《南湖法学》期刊为核心,助力全国本科生深研法学经典、锤炼法律思维、跟进学术前沿,为法科青年提供了学习成长与交流的广阔舞台的贡献

《南湖法学》创刊主编梁永成副教授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期刊15年来的发展历程,感谢无数师生的勇气与坚持,并勉励青年学子永葆学术热情,以法学思考记录时代进步,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随后,第十三届“南湖法学杯”论文大赛优秀论文作者代表中国政法大学黄昱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孙晓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晚舟、南京大学叶一舟分别汇报研究成果,青年教师现场点评,展现了法学本科生扎实的学术素养与创新活力。


全国首届高校法学青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习会分组讨论环节,来自全国32所高校法学院系学生代表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青年担当”这一主题分成六组展开深入研讨。华中师范大学代表通过实践感悟,呼吁新时代法学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中;武汉大学代表强调法科学子应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以扎根民生土壤,回应真实需求;中南大学代表表示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优化性的优越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郑州大学代表聚焦于青年投身基层法治实践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贡献青春力量;西南政法大学代表从服务法治实践出发,表示青年应以法为笔,书写无愧于人民的壮丽青春篇章;华东政法大学代表从深化认识、躬身实践两方面出发,指出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融合。

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高韫睎、南开大学张钧涵湖北省“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刘伯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司铎致闭幕词。

据悉,本次活动是法学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法治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强化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拓展交流平台,创新活动形式,为法治中国建设输送更多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求学云课堂